学海新闻 新闻详情

沈一峰:因为热爱,所以长情

【2019年08月01日】


 

 

浙江学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CEO

 

教育,是国之大计;学校,乃国之重器。知名节目《晓说》里,高晓松频频聊到教育和学校对于家国民族的重要意义。

 

人类繁衍至今,在创造浩如烟海灿烂文明的同时,也总结出了一套薪火相传的经验。在韩愈眼里,这套经验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如今的人们更习惯将这份传承称之为——教育。但历史的经验无数次告诉我们,教育不光很难,并且同时伴随着“牺牲”,即使在这个人人生而平等的时代,因为时间、空间和资源等等的问题,教育这件事本身,仅仅是“看上去很美好”。

 

这些源自“历史”的经验,让浙大历史系毕业的沈一峰常常陷入思考。

 

诗人叶芝说:“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pail, 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所以即使明白不一定每个人最终都能被点燃的沈一峰,依然决定用他的方式投身教育,创立学海教育,用互联网思维打造出智通云教育云平台,通过大数据积累,实现对学生个性化的精准教学。

 

“希望我们的力量可以让教育的火把燃烧得更亮,创造一个更美好的课堂,为更多的学生照亮前进的路。”

 


顶尖名师们的珍珑棋局


 

“你试想一下……”沈一峰习惯于用这样的开头来描述未来教育的“智慧场景”。

 

“一个学生在语文课上思考数学题,他是一个‘坏学生’吗?老师们通过‘智通云’教学系统,观察到每一位孩子的活跃度和兴趣点,不落下任何一个孩子;老师们通过系统,给每个孩子一个讲台,让每一次课都是一次美好的遇见,让每一个孩子都顺着他的天性和爱好成长。更简单地说,在这个系统里,学生们就像解开珍珑棋局的虚竹,误入思过崖的令狐冲,里面各大门派的武功绝学,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学习,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因材施教。”沈一峰如此解释学海智通云4.0的“陪伴时代”,“这也是学海人一直坚持的教育即服务理念。”

 

而布下这珍珑棋局的,是一批优秀且有教育梦想的老师们所创造的教育理念。

 

时间倒回十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沈一峰遇到学海教育联合创始人,也是学海产品的总设计师章路平。“当时是一群优秀老师们的一个想法,借助科技的手段,来辅助老师完成教学,某种程度上可以最大化解放老师日常的教学压力,让老师们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关注学生的成长。”当时的沈一峰就一个感觉:这件事情意义重大,他决定一起来实现。

 

 

 

于是,作为学海教育的联合创始人,沈一峰出任公司总经理,珍珑棋局也因此正式出炉,唤作“智通云”。

 

在沈一峰的概念里,智通云无数闪光点中,运用大数据技术的“因材施教”是不可不说的一点。

 

“教育应该是自由的。有些孩子不擅长读书,作为老师就应该告诉他,成绩不好没关系,你可以养成好的习惯,也可以去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再去做针对性的学习,这同样可以支撑你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沈一峰解释道,“这才是高明的教育。”

 

简单来说,就是在传统教育行业里,因为应试的硬标准,老师们更多的时候都只能停留在将知识教给学生的“传道授业”阶段,但在智通云的辅助下,老师们可以解放部分精力,去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发展,当学生面对青春期爆炸式的信息输入时,老师们可以真正做到为学生解答学业和人生的疑惑。

 

支撑沈一峰的智通云完成这一跨越的,是学海教育背后无数优秀的、站在讲台上几十年的一线老师们,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沈一峰总结了两个计划,一个是美好课堂,第二个是人人教育家。“美好课堂”让教育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桎梏,让学生们学有所成,“人人教育家”解放教师的精力,让老师们朝着教育家的梦想大步前进。

 

沈一峰和智通云要点燃的不仅是学生,还有老师和整个传统教育模式,在他的概念里,每个人都有权利获得被“点燃”的体验,相比于人人都能读书的教育公平,这种无差别被尊重的“被点燃权”才是他心中的“教育公平”。

 


教育应该美好


 

学海“智通云”的发展,被沈一峰归纳总结为四个时代:即1.0增效时代,2.0减负时代,3.0关怀时代,和4.0陪伴时代。届时,学海“智通云”将携手AI人工智能,描绘知识图谱、书写行为分析、勾勒用户素描、拓印数据画像,让智通云成为一位有生命力的伴读书童,让学习过程成为一种有温度的陪伴,让自主学习的萌芽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已经不只是传统概念上的因材施教,而是深度定制化学习,学生们可以因此省下不少宝贵的青春时间,他们可以去看生活,去看世界;去目击伟大的历史事件;去看不同寻常的事物——机器、军队、群众以及丛林中和月球上的阴影;去看人类的杰作——绘画、建筑和发明;去看并被感动;去看并被教育……

 

通过科技的力量减少重复教育和填鸭教育,这应该是值得铭刻在历史上的转变。

 

 

 

但在互联网发展进入下半场的今天,即使庞大如BAT,也鲜有巨头愿意一头扎进教育领域。答案很简单:面对教育这样在任何国家都不是被市场驱动的行业,这块土壤天生就不是适合赚钱的地方,除了巨大的软硬件建设投入,入行的人更需要有与常态商业逻辑相反的勇气,和完全不能当饭吃的决心和情怀。

 

“做有情怀的教育,是我们的理想,始终指引着我们的方向。走曲折的道路,则是我们的现实,这是必然的经过。”2018年底的学海年会上,学海教育副总林海霞对着场下所有学海人如此说道。

 

好在沈一峰的勇气足够,智通云也没有让学海人失望。

 

自2016年9月开学使用智通云系统以来,丁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七年级AB率语文提升37%,数学提升37%,英语提升10%,科学提升25%。由于教学效果上升明显,七八年级共18个班全部配备使用智通云。此外,丁兰学校2016年度还被评为考核优秀、区教学质量A类学校,2017年被评为江干区“智慧课堂”试点学校。类似的硕果结在了更多的学校里。

 

“从初代学海人的一个想法,到如今智通云4.0时代,过去20年里我们有无数次套现走人的机会,但每一次学海人都是拒绝和放弃。”说到这里沈一峰有点动情,“教育应该是美好的,为教育做服务是很美好的事情,我可以做一辈子这个事情。”

 


因为热爱,所以长情


 

“少年强则中国强”,沈一峰说,一个国家有没有未来和希望,并非取决于最厉害的人,而是少年们。“学生们有精力,有热情,有渴望,只是缺少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而这恰恰是做老师的强项。辅助老师们用各种方式去讲给学生们听,并让老师能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潜能,这才是智通云的意义。”

 

沈一峰的话让人想起这个暑假最火的音乐节目《乐队的夏天》,有人说这是高晓松那个时代的音乐老炮儿为自己安排的青春散场和给新生代音乐人的交接仪式,个中缘由我们不做讨论,但正如节目里唱的一样: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沈一峰和智通云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那个帮助一代人交接手中知识圣火的角色,老师们在这里循循善诱,学生们因此在知识的海洋里沐浴,这是一场知识殿堂里永不散场的宴席,沈一峰站在角落里,是制服最笔挺的服务人员。

 

 

 

历史专业出身的沈一峰,比谁都了解时代的残酷,但在历史的车轮下,这些以“传道授业解惑”为自身使命的老师们,却是一个个有血有肉、再真实不过的人。

 

自2010年带着30个名字去工商局注册公司,却因为名字被占用或不符合规则而最后临时选用“学海”作为公司名称,蓦然回首,沈一峰发现自己已不再青葱年少鲜衣怒马。就像当时光的列车缓缓驶过酋长球场,32岁的亨利就在那里,深情的目光望过去都是自己22岁的影子。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沈一峰说。

 

回想起智通云的种种应用,沈一峰提了一个让他记忆深刻的例子。去年5月,高桥金帆实验学校1703、1704两班频频出现感人的一幕——教室里空荡荡,老师们却站在讲台上,和往常一样正常上课。原来是因为突如其来的“水痘”让这两个班不得不停课一周。但马上进入期末复习阶段,老师们担心停课会使学生落下太多,家长们更是担心影响到孩子期末考试的发挥。最终,老师通过智通云远程授课,让这两个班的学生未落下一节课,这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无法解决的难题,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轻松解决了。

 

如果说技术有可能让世界变得更公平,这或许算是智通云浩如繁星例证中的一个。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人们都说,唯有长情,方知热爱,但在沈一峰的世界里,因为热爱教育这件事儿,所以才会有“这辈子就想把这件事做好”的长情。

 

【记者手记】从章路平到沈一峰,两个跟互联网本没有关系的人在教育的路口遇见,于是决定把余生全部投入互联网世界的教育,自己成为往返于真实和虚拟世界的摆渡人,而智通云是他们倾尽全力打造的“五月花”号,让万千学子在通往互联网知识世界的过程中不惧风浪。

 

 

 

前路或许还很漫长,但沈一峰做的所有努力,无一不是“科技改变教育”的温暖诠释。

 

【问答】

 

Q:如果只用一句话,你会如何评价自己?

A:找个方向做到底,在学海我就打算以后一辈子这么一直做。

 

Q:给一到十分标准,到目前为止,你给自己的人生打几分?

A:7.7分。我现在很满意,但在未来会去冲刺一个很大的任务,所以我要留一点(空间)。

 

Q:2019年的小目标是什么?

A:拿一个冠军,我喜欢踢足球,今年想拿到城西校园足球联赛冠军,是个小目标,已经实现了,踢进了十个球,差点拿到金靴。

 

Q:踢球的爱好什么时候养成的?

A:很多年了,创业拼到最后拼的是体力,心态、智力和判断力,所有的前提都是有好的体力,我一周要踢三场球。

 

Q:说出一件您一直想做,但是还没有做的事情。

A:没有,想做的事就是学海和踢球这两件事,已经都在做了。

 

Q:到目前为止,你认为自己做过最疯狂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A:大学毕业后去码头做工人。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看看浙江”, 作者 蒋小丫

 

教育即服务